通篇阅读

字:
关灯 护眼
通篇阅读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236章 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

第236章 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

  第236章 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 (第1/2页)
  
  各朝的老百姓对于清朝晚期的老百姓更能感同身受,已经可以预料到清末老百姓过的是怎样的苦日子。
  
  毕竟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朝作为战败国要赔偿英国两千一百万两白银。
  
  原本清朝晚期就已经国库见底,现在又要赔偿巨额钱财,可想而知清朝廷对老百姓的剥削将达到一个怎样的程度。
  
  别看清朝战败好像和老百姓没关系似的,可最后战败的恶果全要由老百姓来承担。
  
  甚至各朝一些聪明的读书人已经可以预料到清朝晚期的大致形势,老百姓的起义肯定是必不可少的。
  
  他们看得很清楚,原本老百姓的日子就不好过。
  
  现在大清朝廷为了赔付巨额金银,肯定会对老百姓收取重税,必然会引得老百姓的反抗。
  
  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老百姓一旦被逼得活不下去了,造反是唯一的选择。
  
  果不其然,主播接下来的话很快就证实了大家的猜测。
  
  “提到清朝晚期的历史,就不得不说号称中华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
  
  “19世纪中叶,封建统治的腐败无能,清王朝已经衰相尽显。”
  
  “此时的世界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西方一些国家的工业革命蓬勃兴起,凭借着坚船利炮不断向外扩张。”
  
  “英国正在竭力扩张世界市场,掠夺殖民地。”
  
  “在1840年6月,英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史称鸦片战争。”
  
  “英军远涉重洋,以区区数千兵力,沿中国海岸线一路北上,打败了以天朝上国自居的大清王朝。”
  
  “清朝被迫签订屈辱的《南京条约》,条约规定赔偿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等内容。”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加紧搜刮人民。”
  
  “统治更加腐败,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也趁机勒索百姓。”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同时自然灾害严重。”
  
  “1846年至1850年,河南、湖北、广西等地水灾、旱灾、虫灾等天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同时鸦片的输入导致满清白银大量外流,劳动力日益衰竭,人民生活更加困苦艰难,不堪忍受煎熬的劳苦大众纷纷起义。”
  
  雍正:英军数千兵力就能打得大清丢盔卸甲,大清的实力何至于此。
  
  尽管他已经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阴影中走出来了,可再次听到英军仅仅凭借数千兵力就打赢了大清朝,他的脸色依旧有些难看。
  
  在他看来,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战败对大清朝来说,简直是无法接受的耻辱。
  
  要知道英国距离大清万里之遥,可就是这么遥远的距离。
  
  英国派遣过来数千兵力还能轻而易举的打败大清帝国,这不得不说是对大清帝国的讽刺。
  
  他们大清一直以来以天朝上国自居,看不起海外的这些蛮夷番邦。
  
  可这些海外番邦却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他,世道变了。
  
  他深深的叹了口气,知道大清朝要是再不改变的话,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耻辱迟早会重新上演。
  
  想到这里,他的脑海中渐渐有了富强大清朝的构思。
  
  “洪秀全是广东花县人,曾多次到广州参加科举,可惜都没有考中。”
  
  “在洪秀全第三次没考上秀才之后,大病了一场。”
  
  “生病期间,洪秀全一直处于一种癫狂的状态。”
  
  “折腾了20多天后,洪秀全清醒了过来。”
  
  “他说他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到天上去了,一个老先生给他一把剑,说天下妖怪太多,你把它们杀掉,然后你去做天王。”
  
  “根据后来太平天国的史书记载,当时洪秀全梦到的老先生就是上帝耶和华。”
  
  “公元1843年,29岁的洪秀全完成了他人生中第4次科举考试,这一次他仍然没能考中。”
  
  “相比之前,洪秀全显得略为平静,他只是把家里的经书都丢在了地上。”
  
  “同时发誓从此以后再也不参加清朝的科举,等自己来开科取天下士。”
  
  “同年的夏天,洪秀全的远房表哥李敬芳来到家中。”
  
  “在洪秀全的书堆中,他找到了一本叫做《劝世良言》的小册子。”
  
  “这本书让李敬芳非常着迷,他劝洪秀全一定要看一看。”
  
  “这本《劝世良言》,以神道、人道、国俗、天文、地理为主要内容,旨在宣讲基督教教义。”
  
  “书中关于反对偶像崇拜、强调信徒通过个人修行和日常的修行,而获得皈依上帝等论述,给洪秀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读完这本小册子之后,洪秀全终于为自己多年不能得志的人生理想找到了奋斗的方向。”
  
  “并结合之前的梦境,洪秀全从此不再承认是他父亲的儿子。”
  
  “而是上帝的儿子,是太平天子。”
  
  “于是洪秀全开始把自己要当天王的这套理论向村里的人讲述,村里的人们都以为他又疯了。”
  
  “但他却说服了他的堂弟,名叫洪仁玕和远方亲戚冯云山。”
  
  “冯云山是一名天才的组织家和宣传家,于是洪秀全和冯云山创立了拜上帝会。”
  
  “洪秀全自称上帝的次子,正式开始秘密的传教活动。”
  
  李隆基:朕要是没记错的话,就是这个洪秀全上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他对这个洪秀全的印象很深刻,之前天幕有播放过关于落榜生的视频。
  
  这个洪秀全参加科举考试落榜,最终选择造反,在中华大地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
  
  他之所以对洪秀全的事迹这么印象深刻,主要是洪秀全和黄巢的经历一样。
  
  大唐末年的黄巢参加科举考试,最后也是落榜,回家之后就造反了。
  
  他算是发现了,这些读书人一旦没有考中就会怨恨世道不公,选择用极端的方式报复。
  
  他对洪秀全造反倒是不感兴趣,现在考虑的是怎么避免黄巢的出现。
  
  可他思索片刻,无奈的发现这个问题是无解的,他不管怎么做也影响不了子孙后代。
  
  除非大唐一直处于盛世,老百姓安居乐业,才不会出现农民造反。
  
  可好像这一点极难做到,月有阴晴圆缺是世间真理,想要大唐盛世万古长存也不可能。
  
  “为了彻底向曾经的科举考试决裂,洪秀全宣称天下独一真神是皇上帝,其他都是邪神,必须全部捣毁。”
  
  “两人首先决定,拿私塾里的孔子牌位开刀。”
  
  “一次上课时,洪秀全在众目睽睽之下,砸掉了私塾中供奉的孔子牌位。”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行为激起了强烈的反应,学生们纷纷从私塾退学。”
  
  “洪秀全也因此丢掉了私塾老师这一工作,而且在家里也没有招到什么信徒。”
  
  “1844年春天,洪秀全和冯云山被迫前往广西谋生和传教。”
  
  “在中华历史上,北方中原地区的人民,因为战争和政治原因,曾经有过几次大规模的南迁运动,大量中原地区的人南迁到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
  
  “这些客居异乡的人群,保持着原来的方言、生活习惯和习俗,还保留着中原地区的生活传统,因此被称为客家人。”
  
  “作为当地的外来人口的客家人,不可避免的在选择居住地和占有耕地的问题上和原住民发生矛盾和冲突。”
  
  “随着鸦片战争带来的经济萧条,本地人和客家人的矛盾愈加尖锐。”
  
  “洪秀全和冯云山都为客家人来到广西后,洪秀全很快在这个远离官府的山区发展了一百多名客家人信徒。”
  
  “为了加快传教速度,洪秀全开始自己编写传教的小册子。”
  
  “洪秀全自幼熟读经书,其中礼记中所描绘的大同世界曾给他留下过深刻的印象。”
  
  “大同世界描绘了一个人们没有私产,没有私心,社会没有犯罪,老弱病残都得到妥善抚养的理想社会。”
  
  “洪秀全将圣经和四书五经结合起来,写出了《原道醒世训》等作品,加快了传教的速度。”
  
  孔子:这后生可真有意思,前脚砸掉了我的牌位,后脚就用我的思想。
  
  对于洪秀全大不敬的行为,他很是无语。
  
  再怎么说他是一代圣人,是万世师表,深受读书人的敬仰。
  
  洪秀全身为读书人,自己科举失利,却把罪责怪在他身上,砸毁他的牌位,这哪里有一点读书人的样子,也难怪没有考中。
  
  还有洪秀全把圣经和四书五经结合起来的做法,不伦不类的,他已经无力吐槽。
  
  圣经讲究信仰真神上帝,而四书五经讲究子不语怪力乱神。
  
  他就很诧异了,洪秀全脑子里到底是怎么想的,怎么就把南辕北辙的两个东西结合到了一起。
  
  至于大同世界也只是一种理想的情况,连他都不敢保证说可以实现这一终极理想,就更不用说洪秀全在清朝内外矛盾重重的情况下实现这一理想。
  
  “1844年的年底,洪秀全捣毁了当地供奉的因唱恋歌而去世的男女的六乌庙,而惹怒了本地人。”
  
  “洪秀全独自回到了广东,冯云山却留在了广西紫荆山继续传教。”
  
  “到公元1847年,冯云山在紫荆山区共发展了三千多名拜上帝教的信徒。”
  
  “这些信徒中也逐渐加入了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富裕子弟,烧炭工杨秀清,贫苦农民萧朝贵,读过私塾的韦昌辉,以及家境富裕的石达开都是其中的骨干成员。”
  
  “这年7月,洪秀全再次来到紫荆山,受到冯云山和拜上帝会会众的欢迎。”
  
  “在这样众望所归的氛围中,拜上帝会的领导核心成立了。”
  
  “为了在宗教系统中给自己找一个神的身份,洪秀全自称耶稣的弟弟,上帝的第二子。”
  
  “冯云山和杨秀清等人也被安排为耶稣的弟弟,也是上帝的第三到第七子,形成了一个围绕着洪秀全为核心的神圣家庭。”
  
  “洪秀全模仿基督教《圣经旧约》里上帝为犹太人锁定的《摩西十诫》的内容,编写了拜上帝会的十款天条。”
  
  “这些天条规章与他之前编写的小册子传遍了紫荆山区,越来越多的人皈依了拜上帝会。”
  
  “眼见紫荆山的大好形势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期望,洪秀全大喜过望,决定利用拜上帝教的强大力量清除异教徒。”
  
  “洪秀全和冯云山远赴广西的象州,捣毁了当地香火最盛的甘王庙,随后洪秀全下令永不准复立此庙。”
  
  “接着洪秀全又派人把紫金山地区所有的社稷和神坛全部捣毁,宣布在当地只能信奉唯一真神,那就是皇上帝。”
  
  嬴政:与其说是老百姓相信什么拜上帝会选择加入其中,倒不如说是走投无路的老百姓相信那渺茫的希望。
  
  他看得很清楚,洪秀全之所以能聚拢三千名老百姓。
  
  并不是说那些老百姓真诚的相信外来的上帝,而是那些穷苦的老百姓已经走投无路,看不到丝毫的希望。
  
  在面临绝望的时候,要是有人可以提供一丝微弱的光明,那濒临崩溃的老百姓仿佛看到一根救命稻草似的牢牢抓紧,而拜上帝会正是扮演了那一根救命稻草的角色。
  
  在清朝因为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面临巨额赔款时,他就已经预料到了这样的情况。
  
  两千一百万两白银可是一笔天文数字,平摊在老百姓身上也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原本就生活艰苦的老百姓面对清朝廷的重税,只会彻底陷入绝望的境地。
  
  而这个时候,横空出世的拜上帝会对这些被逼入绝地的老百姓来说,就是唯一活下去的希望。
  
  “1848年,武宣县团练突袭了拜上帝教总坛,抓走了冯云山。”
  
  “并且把他下了监狱,告他聚众谋反,拜上帝教遭遇了创立以来最大的一场危机。”
  
  “洪秀全返回广东,准备向两广总督请愿,希望遵守允许宗教的信仰自由的许诺,请求释放冯云山,这个想法在当时因过于天真而无法实现。”
  
  “此时的杨秀清则机灵的多,他主张以行贿为主,组织营救冯云山。”
  
  “杨秀清下令烧炭的教徒每卖100斤木炭,就抽一部分炭税上缴,作为行贿营救冯云山的专款。”
  
  “当时清朝政府已经比较腐败,桂平知县在收受杨秀清贿赂后,释放了冯云山。”
  
  “冯云山的成功营救,后来被视为太平天国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转折点。”
  
  “有人认为,如果不是杨秀清,此时的太平天国或许已经夭折。”
  
  “公元1849年到1850年,越来越多走投无路的百姓加入拜上帝会。”
  
  “人们真诚的皈依这个外来的上帝,可以为自己穷苦而绝望的人生提供光明和希望。”
  
  “当时教会的所有会众被要求变卖财产投入圣库,人民将从圣库领取生活用品。”
  
  “这种原始共产主义的理想模式,对穷人无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从理论上和制度上,拜上帝会已经做好了发动革命的准备。”
  
  “公元1850年4月3日,洪秀全在平在山穿起黄袍登基,正式就任太平天王。”
  
  “根据天父天兄的旨意,开始发动群众集结。”
  
  “到11月,2万多名信徒在杨秀清的统一指挥调动下,集结到广西贵平县金田地区,准备发动起义。”
  
  “1851年1月11日,在洪秀全38岁生日这天,拜上帝教举行了恭祝洪秀全万寿的大典。”
  
  “在万寿庆典上,洪秀全正式宣布,拜上帝教起兵反清。”
  
  “洪秀全自称太平真主教徒,以太平天王的身份宣布建立太平天国,以本日为太平天国新开元年,组成的部队称为太平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