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篇阅读

字:
关灯 护眼
通篇阅读 > 家兄朱由校 > 番外(九) 天启三十八年

番外(九) 天启三十八年

  番外(九) 天启三十八年 (第2/2页)
  
  倒是对于方丈县来说,罐头工厂的建立不仅让当地的百姓获利,也让县衙的税收从每年的八千多两,增加到了三万六千余两。
  
  之所以那么低,主要是大明百姓目前对罐头还不了解,罐头还没有推广所致。
  
  因此,朱慈烺虽然建设了罐头工厂,工厂的年产量也能达到九百万罐,但市场上的需求却还没有出现。
  
  不过,未来可见的是,诸如水果一类的罐头,只要传播出去了,那将会成为北方农村百姓的最爱。
  
  因此,朱慈烺在方丈县取得成功后,主动上疏朱慈燃,建议对拥有和方丈县同等条件的县城进行罐头工厂建设。
  
  朱慈燃看过奏疏后也觉得没有问题,当即对六十七个地广人稀的县城进行了建设。
  
  经过朱慈烺长达三年的试错,加上其他踊跃而出的人才,大明负支出的县城数量从二百余个降低为一百四十二个。
  
  当三年的任期结束,朱慈烺被吏部评功为三年连续甲等,升调南州平西府知府。
  
  只是,面对这一份调令,朱慈烺只是轻描淡写的一笑,随后上疏辞官,准备前往齐国就藩。
  
  对此,朱慈燃还没有做出任何安排,躲在深宫里的天启皇帝朱由校便被惊动了。
  
  五十四岁的皇帝朱由校下旨让朱慈烺返回京城办理辞官,同时与已经毕业的朱慈烜、朱慈炯二人一同返回齐国就藩。
  
  朱慈烺没有拒绝,而是在天启三十八年四月初五乘船北上。
  
  这一日方丈县的许多百姓都来到了东港哭泣着送他北上,直到多年后他们才知道自家朱知县就是齐王长子淄博郡王朱慈烺。
  
  五月初九,朱慈烺抵达了天津港。
  
  他阔别京城三年,京城已经发生了不少变化。
  
  “呜呜——”
  
  坐在前往京城的火车上,朱慈烺一个人看着窗外,不知道在想什么。
  
  夏完淳提前回齐国了,没有和他一起北上。
  
  已经二十五岁的朱慈烺看着不断倒退的窗外景色,他可以清晰看到许多使用着拖拉机的百姓在田间工作。
  
  几千亩良田中,仅仅只有几百人在劳作。
  
  不是因为人不够,而是因为现在的劳作已经不再需要那么多人了。
  
  如果是开发还不成熟的地方,那么生产队基本每日都要挨家挨户的全部出动,因为要开垦林地。
  
  但是对于已经开发数千年的北直隶来说,眼下的北直隶已经被开发到了极限。
  
  从天启十年的三千万亩,到眼下的六千万亩,仅有七百万百姓的河北显得地广人稀。
  
  “哟!咱大明的耕地居然有十五亿亩了!”
  
  “真的假的?!”
  
  车厢里,一人拿着报纸惊呼,旁边人都凑热闹的围了上去。
  
  “《大明报》户部尚书孙可望于五月初二上奏,国朝耕地突破十四亿亩,百姓两亿六千四百余万……”
  
  “人口都两亿六了啊!”
  
  一群人围着讨论,这时摇铃铛的声音也响了起来:
  
  “都回到座位上,火车马上就到北京东站了!”
  
  乘务摇着铃铛让百姓们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而这样的表现也说明了眼下火车在大明已经不算是什么奢侈的交通工具了。
  
  在十几年前,火车上的乘客往往都是商人,人数稀少,火车也主要是货运火车。
  
  不过,发展到了天启三十八年后,火车已经成为了许多百姓出远门的首选。
  
  一百二十文才能从天津坐到北京东站的火车,现在已经是人满为患,这说明了百姓们收入的增长。
  
  朱慈烺就这样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听着身边人的讨论。
  
  一些人聊着收入,还有的聊着家常,这些话朱慈烺都细心听着。
  
  “听说基础工价又要涨了,这次要涨到二十文。”
  
  “不可能吧,不是才涨过吗?”
  
  “不知道,我也是听别人说的。”
  
  “应该不会……”
  
  “也不一定,毕竟今年物价都涨了,工价也应该跟着涨才对。”
  
  “牛肉都涨到二十二文了。”
  
  “不过猪肉不是降了吗?”
  
  “降了,现在好像只有十五文了。”
  
  “降那么多?”
  
  百姓们讨论的,无非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
  
  这其中,以工价和物价被讨论最多。
  
  大明的物价增长幅度其实并不大,相比较朱由检就藩时的天启二十三年,过去十五年的时间,大明物价不过增长了不到20%,而工价却增长了50%……
  
  曾经一斤牛肉十八文,眼下也不过二十二文,而工价却从十文涨到了十五文。
  
  这样看起来,似乎大明百姓还是不能随意吃肉。
  
  不过,牛肉的价格是涨了,但猪肉的价格却下降了。
  
  天启二十三年时,一斤猪肉尚且需要二十一文,而眼下却只需要十五文了。
  
  这降价的背后,是大白猪不断繁育,粮食不断增多的成果。
  
  朱慈烺在方丈县时,当地的百姓基本每家每户都有三到五头猪,稍微富裕一些的家庭还能养七八头猪。
  
  猪肉在大明朝已经没有那么昂贵了,而一些曾经昂贵的香料也开始走进百姓家中。
  
  “呜呜——”
  
  火车的汽笛声再度响了起来,伴随着它的速度变慢,驶入月台,车上的百姓也在它停稳的时候纷纷下车。
  
  每个人提着自己的行李,而朱慈烺的行李很少,只有一个拉拽的藤木行李箱。
  
  橡胶滚轮,加藤木条编制的箱子,这是大明百姓最常见的行李箱。
  
  拖着行李箱,朱慈烺怀揣着一丝好奇走下火车。
  
  他站在月台上,可拉拽十五节车厢的火车上走下了乌泱泱数百人,他们直接走出向了出口,朱慈烺也是如此。
  
  跟着众人走出那长达数百米的地下出口后,出现在朱慈烺面前的,是一个聚集了数千人的巨大广场。
  
  广场上有着表演节目的,也有摆摊叫卖的,还有排队等待客人的马车。
  
  朱慈烺没有去过齐国,但他听夏完淳说过,齐国火车站前的广场往往都是干净整洁的,而大明是混乱的。
  
  不过夏完淳也说了,这是一件很无奈的事情。
  
  齐国立国开始,人均条件就比大明好很多,大明的人口庞大,人均下来各种资源都很少,因此在人均上很难战胜齐国。
  
  就拿最简单的教育来说,齐国立国之初就有二十万懂文识字的官员,占比接近人口总数的20%。
  
  大明虽然在齐国立国时就已经普及教育五年了,但懂文识字的人口不过两千万,占比只有总人口的10%。
  
  如今十五年过去,齐国那边已经在天启三十年就已经完成全民中学义务教育,而大明这边直到天启三十六年才开始全民中学义务教育。
  
  按照官学司的上疏,大明估计要到天启四十五年才能完成全民中学义务教育,并且前提是教育投资逐年增加。
  
  十五年时间换不走一代人,齐国那边已经因为普及了小学义务教育而懂法知法,大明这边却还因为一亿多庞大的文盲人口而举步艰难。
  
  朱慈烺在大明长大,他也希望大明和大明百姓过的越来越好。
  
  只是他清楚,大明的问题太多了,尤其是他这三年所接触的……
  
  “烺哥儿!”
  
  忽的,一道声音把朱慈烺拉回了现实,当他闻声看去,见到的是一个风韵犹存的女人。
  
  “如是姐姐……”朱慈烺笑着作揖,而前来迎接他的杨如是也笑着走上前看了看他。
  
  “你倒是长高了许多,都快和殿下一样高了。”
  
  杨如是感叹着,而朱慈烺笑了笑,没有回答,反而问道:
  
  “李大哥呢?”
  
  “他在府里带孩子,你是准备先回齐王府,还是去我们府上?”
  
  杨如是示意身后的两名男子上前接过朱慈烺的行李箱,同时询问了他的意见。
  
  “我准备先去宫里,皇伯父让我到了京城立马进宫。”
  
  朱慈烺交过了东西,也说明了自己的去处。
  
  “好吧……”听到朱由校要见朱慈烺,自小就不喜欢朱由校的杨如是皱了皱眉。
  
  “那我先走了,宫里的人来了。”
  
  朱慈烺还想说什么,但他看到了一辆华贵的马车停在了停车场,只能和杨如是短暂告别。
  
  “去吧!”杨如是无奈点头,但又提醒道:
  
  “你那皇伯父坏点子很多,伱可别和殿下一样被他骗了。”
  
  “好……”听着这话,朱慈烺哭笑不得的挥手告别,转身走向了停车场的华贵马车。
  
  马车的车夫似乎认识朱慈烺,他没有阻拦,朱慈烺便上了车。
  
  只是当朱慈烺打开车门后,他却见到了意料之外的人……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