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篇阅读

字:
关灯 护眼
通篇阅读 > 家兄朱由校 > 第四百八十七章 江南不偏安

第四百八十七章 江南不偏安

  第四百八十七章 江南不偏安 (第1/2页)
  
  “叮铃……”
  
  “哞~~~”
  
  “好了别叫了,这就喂你。”
  
  冬月十五,当印度厮当、中南半岛都燃起战火的时候,大明的北部边疆倒是异常安静。
  
  冬月的宁夏已经零下,宁夏县镇远关内的牛棚里也十分寒冷,不过当朱辅炬将一个煤球丢到了快要熄灭的壁炉中后,牛棚内的温度也很快涨了上去。
  
  宁夏营负责看守宁夏府,而被调到宁夏营的朱辅炬目前担任宁夏府镇远关镇远哨的军需司马。
  
  拱卫营的制度,以五旗为一哨,一哨有545人,一哨设正六品的守备一人,正七品的副守备两人,以及正八品的军需官一人和从八品的书吏官一人。
  
  虽说只是军需官,但朱辅炬手下依旧有九十名军需旗的士卒。
  
  军需旗需要做的,就是负责全哨的饭食,以及放养军营的牲畜,让全军保证能吃饱肚子,同时还要和书吏们一起清点出征用的东西,不足的东西提前上书补足等等。
  
  尽管要做的事情十分枯燥,但朱辅炬却乐在其中。
  
  这不,虽然宁夏已经大雪漫天,但朱辅炬还是一大早的起床,开始为牛棚和马棚添加煤球,草料。
  
  弄完了这些,他才走出了牛棚,而映入眼帘的时皑皑白雪和起床前去训练的士卒们。
  
  相比那五旗战兵,军需旗的士卒一般都是忙完了手头的活计,然后中午再去训练。
  
  镇远关虽然已经成为了内关,但为了全哨的伙食,这里的活计可一点不比其它地方少。
  
  小小的一个镇远关,随着河套蒙古和宁夏蒙古的覆灭,曾经百姓避之不及的地方,此时却成为了陕西少有的“富硕”之地。
  
  当然,这里的“富硕”指得不是金银,而是指河流和水脉。
  
  由于紧靠黄河,左边又挨着贺兰山,因此镇远关并不缺水,自然,当陕西遭遇大旱后,已经安全的镇远关也成为了陕北饥民投靠的地方。
  
  曾经只有五百多兵马,七八百居民的镇远关,到了这会儿,已经有足足一千多户百姓,五六千人了,就连关城外都开垦了两万多亩耕地。
  
  “朱军需,猪都喂完了!”
  
  朱辅炬还在感慨宁夏的环境变化,不远处的一个队正却朝他喊了一句。
  
  朱辅炬闻言,也走向了猪场,然后打开门走进去看了看。
  
  镇远关的猪场不算小,整整半亩地,而里面养的猪则是关中本土的八眉猪。
  
  八眉猪头较狭长,耳大下垂,额有纵行“八”字皱纹,故名八眉,其毛色黑色,按体型外貌和生产特点,分为大八眉、二八眉和小伙猪三种类型。
  
  镇远关养的是小伙猪,这种猪早熟易肥,深受关中百姓的喜欢,不过这种猪一般出栏的时候只有一百三十斤左右,去了一些不能吃的骨头、内脏后,便只有不到八十斤肉了。
  
  因此,为了满足全哨的口腹之欲,前一任军需官养了整整一百头猪。
  
  这一百头猪被划出了三个圈养地,朱辅炬看的这里是最大的一个猪舍,里面一共有四十头小伙猪。
  
  虽说有一百头,但实际上也就够镇远哨连续吃两个月罢了,因此大部分时候镇远哨的士卒基本以鸡鸭鹅肉为食,其次以羊肉为食,最后才是猪肉。
  
  自从大明转变为五军都督府的募兵制后,士卒的伙食也不能按照以前上直拱卫营一样顿顿吃肉了,而是每天仅有下午有肉吃。
  
  要养活八十几万大军,虽说官场可以自由划地来建设养殖场,但瘟病这种东西始终是官场的天敌。
  
  整个宁夏府,御马监的官场也不过只有三处,而他们主要负责当地军队六成的肉食,剩下的四成则是靠军需旗自给自足。
  
  镇远哨士卒们的早餐往往是两个馒头加两个鸡蛋,午餐则是三个菜搭配豆腐、鸡蛋之类有蛋白质的食材作为菜肴,只有下午才能吃上肉。
  
  不过即便如此,来参军的许多人也满足了。
  
  因此,朱辅炬很上心军需旗圈养的牲畜,他挨个看了四十头猪,确定没有一头有问题,并且猪舍都打扫干净后,他这才满意的离开。
  
  “关外的羊舍清理好了吗?”
  
  走出猪舍,朱辅炬问了一句,旁边的队正点了点头:“都清理好了,也都点数了,三百五十七只羊,一只没少。”
  
  “嗯……”呼出一口白雾,朱辅炬点了点头:“等开春,让牧民帮忙放养一下,估计来年能有四五百只了,到时候偶尔也能开两顿荤了。”
  
  “这……似乎不符合规矩吧?”队正犹豫了一下,但朱辅炬摆了摆手:
  
  “有什么规矩?让兄弟们吃饱饭才是最大的规矩。”
  
  “这话有理!还是朱军需有学问。”听到这话,队正笑了笑,但朱辅炬摇了摇头:
  
  “这可不是我说的,这是我在上直时,上直老兵们听殿下说的。”
  
  “殿下?齐王殿下?!”听到殿下二字,旁边的队正眼冒精光,而其它的士卒听到“齐王殿下”四个字,也都纷纷朝着朱辅炬看了过来。
  
  他们都知道,自家这个朱军需是参加过北山血战的人,而且是上直卫军出身,说不定见过齐王殿下。
  
  “朱军需,您见过齐王殿下吗?”
  
  “朱军需,齐王殿下长什么样?”
  
  由于朱辅炬手下的人都是十八九岁的新卒,因此他们对齐王十分崇拜和好奇。
  
  他们是亲眼看着自己富裕起来的,也是亲眼看着齐王是怎么平定套虏,给百姓分地的,心里自然对齐王有别样的感情。
  
  “齐王殿下……”朱辅炬沉吟数秒,随后摇了摇头:“我也没见过。”
  
  “不过,一些老卒在腾骧四卫的时候见过齐王殿下。”
  
  “按他们的话说,殿下有天日之表,贵不可言。”
  
  说着,朱辅炬笑了出来:“不过,他们估计也是瞎扯的,毕竟殿下很忙的。”
  
  尽管见识过战争的残酷,但这并不妨碍朱辅炬尊敬朱由检。
  
  如果没有朱由检,他家到现在还是秦王府的佃户,只能每日吃着糙米饭,过年才能尝到一点肉荤,平日里挤在土坯墙、稻草顶的狭小屋子里。
  
  是朱由检发给了他们土地,才让他们摆脱了王府佃户的身份,能够自由的参军,从商,仕途。
  
  想到这里,朱辅炬也有些感叹,很好奇那位齐王殿下的模样,是不是真的如老兵们所说的一样……
  
  “阿……秋!
  
  !”
  
  “怎么?受了风寒?”
  
  当朱辅炬和士卒们猜想着齐王殿下的容貌时,坐在承运殿内的李定国突然打了一个喷嚏,不远处的朱由检也抬头关心了一句。
  
  “没有,就是鼻子有些痒痒。”
  
  李定国揉了揉鼻子,朱由检见状也对王承恩说道:“让人把承运殿的暖气阀开大些。”
  
  “是……”王承恩点头应下,并命令旁边的一名书吏去安排。
  
  时间进入冬月后,朱由校带着朱慈燃他们前往了房山避冬,而朱由检则是因为国务繁忙,留在了京城处理公务。
  
  当然,以他的能力,数百本奏疏也不过就是弹指间就能处理完的东西,真正让他走不开的,还是金融司和官学、户籍,以及工业区和移民的事情。
  
  例如眼下,他手中便握着李长庚让人送来的金融司铸币奏疏。
  
  从第四版蒸汽机运用到铸币厂,已经整整过去了快一年,而这一年的时间里,铸币厂整整铸币四百二十七亿六千余万枚,面额七千四百余万两,其中铜币占据了绝大多数。
  
  这样的数量,似乎完全可以一下子投入市场中,而朱由检也是这么打算的。
  
  不过,他不准备立马投入市场,而是准备等到明年六月在将天启通宝投入市场。
  
  之所以需要这六个月的时间,是因为他需要让洪承畴在天启十二年六月以前将麓川地区彻底平定,同时当地也会开办银行,发行大明的天启通宝。
  
  想到这里,朱由检对他需要忙的五件事情首先处理了第一件事:
  
  “传令给李长庚,让他继续铸币,同时将已经铸造出来的所有钱币,按照各县、镇人口的比例押运地方银行,由远至近。”
  
  “另外,让他准备人手前往麓川,和工部人手一起,在麓川的县镇筹备银行。”
  
  “天启十二年六月十五,大明境内银行正式发行天启通宝。”
  
  “此外,责令户部尚书毕自严,从天启十二年正月十六开始普查去国朝各省人口,于金融司李长庚一起登记造册,为百姓印刷户籍本。”
  
  “从天启十二年开始,没有户籍本的百姓,家中子嗣不得在官学就读。”
  
  说罢,朱由检还嫌事情不够多,直接起身走到了窗台前,看着京城的鹅毛大雪,平静道:
  
  “等金融司发行天启通宝后,国朝俸禄一律使用天启通宝发放,地方官府的赋税全部押解当地银行,不得私自押解其它地方。”
  
  “另外,六月十五以后,御马监再投入八百万两对工业区扩产,在山西、北直隶、山东、南直隶兴建八个新的工业区。”
  
  “户籍的事情,在天启十五年以前必须完成,工业区也要在天启十五年以前全部投产。”
  
  “四年后,我要看到国朝年产最少四万台拖拉机,工业蒸汽机和大型的高压蒸汽机也必须数量达标。”
  
  “此外,从明年年底开始,五军都督府内四十五岁以上的士卒进行转业,转业目标为铁道兵、衙役、兵马司、地方官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