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篇阅读

字:
关灯 护眼
通篇阅读 > 蝉动 > 第一千二十九节鬼子们的勾心斗角

第一千二十九节鬼子们的勾心斗角

  第一千二十九节鬼子们的勾心斗角 (第1/2页)
  
  “八嘎!”
  
  崇光堂内,气急败坏的大迫通贞口中骂着日本国粹,手上给了低头站在原地的丁莫村、李施群一人一个大耳刮子。
  
  他本想等到的是76号找到左重的好消息,没想到等来的却是何行健、陈明楚中伏的电话。
  
  数十名特务和士兵阵亡,最重要的两个保护目标惨死,脑袋还被人割掉挂在法租界人流量最大的马路上。
  
  此事无疑是军统干的,目的是制裁叛徒和警告其他人,这简直是对他以及大日本帝┴国赤果果的挑衅!
  
  大迫通贞打完后叉起腰,大口大口呼吸着空气,阴鸷的眼神一一扫过76号的两位主任和坐在一旁的长谷良介。
  
  自从破坏沪上区开始,他就觉得自己身边有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对华特别委员的所有行动全被对方泄露给了民国人。
  
  否则他的收获不会这么小,金陵区高层也不会有机会同归于尽,何行健、陈明楚更不会遭到伏击。
  
  要知道车队从76号去法租界是临时起意,知道这条消息且有机会传递出去的人很少。
  
  算上他自己,知情者现在全在这个房间里。
  
  内鬼到底是谁呢,大迫通贞坐回座位上,一边看着“嫌疑人们”,一边皱眉思索。
  
  丁莫村?
  
  此人向来心狠手辣,无论是过去的地┴下党熟人,还是后来的中统同事,对方都抓了、杀了很多。
  
  这种人不可能是内鬼,因为一旦没有了帝国和新国府的庇佑,想杀对方的人能从沪上排到金陵。
  
  李施群?
  
  这倒是有可能,最大的嫌疑之处在于,李施群加入国府时没有透露太多的地┴下党情报。
  
  由此可见其是个见异思迁,两面三刀的人,如果真的有内鬼,李施群的可能性最大。
  
  可正因为对方的嫌疑大,对华特别委员会对其进行了24小时秘密监控,没发现任何可疑。
  
  想了一会,大迫通贞将目光从两个汉奸身┴上移开,再次把注意力放到了自己的副手头上。
  
  长谷良介。
  
  外务省的情报之花,跟沪上海军,陆军关系密切,关系网直达东京。
  
  私下却在挖帝国的墙角,参与和组织走┴私活┴动,会不会是他为了钱出卖帝国呢。
  
  只是无论是监听,还是跟踪,长谷良介的表现都很正常,未有投敌迹象。
  
  大迫通贞惊讶的发现,大概、貌似、或许、好像四个人当中就属自己的嫌疑最大。
  
  一是他知道所有情报和行动细节。
  
  二是没有人监控他的言行,他有条件对外传递信息。
  
  八嘎!
  
  这么一想,大迫通贞都有些怀疑是不是自己患了失忆症,将背叛帝国的事情给忘了。
  
  他赶紧摇摇头,将这个荒谬的想法赶出脑海,紧接着冷声向丁莫村询问起生还者的情况。
  
  “丁主任,郑士松有没有受伤,听说前往荷里活歌舞厅是对方的提议,你认为是否”
  
  大迫没有把话说完,语气也有点不太确定,意思却很明确,那就是怀疑伏击和郑士松有关。
  
  捂着腮帮的丁莫村仔细思考了片刻,缓缓摇了摇头,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大迫阁下,我们针对郑士松的监视很严密,即使他想泄露机密,也没有机会和途径。
  
  况且凶手下手毫不留情,只差半秒,对方就会落得跟何行健、陈明楚一样的下场。
  
  事实上要不是他反应及时,就连万俚浪、吴四宝都会有生命危险,这不像苦肉计。”
  
  丁莫村不是傻┴子,事发后第一时间就把仓惶逃回76号的三名幸存者控制了起来,并进行了询问。
  
  根据万俚浪和吴四宝的口供,现场的情况非常危险,两人很肯定郑士松没有问题。
  
  苦肉计不是送死。
  
  当时炮弹在他们几米开外爆炸,若是没有前排司机、警卫的遮挡,他们三人一个都活不了。
  
  这种情况下,谁会拿自己的性命去赌,就算军统的人不怕死,愿意冒险,可人死了又如何执行任务,这从逻辑上说不通。
  
  除非指挥行动的是个疯子,根本不在乎同伴的死活。
  
  但真要是这样,谁会愿意为军统卖命,反正左右都是个死,还不如投靠日本人和新国府。
  
  所以郑士松跟伏击没什么关系,他也是凶手的目标之一,只是反应快逃了一命而已。
  
  丁莫村将相关情况做了汇报,提议趁着这个机会加大对郑士松的策反力度,或许能把坏事变好事。
  
  何行健和陈明楚的利用价值已经基本榨干,如果他们的死亡能让郑士松对国府彻底绝望,那便是值得的。
  
  大迫通贞轻轻点头,这就是为什么东京把76号交给丁莫村的原因,除了对方没有退路,更是因为对方有大局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