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数风流人物 (第2/2页)
这话好像也没什么问题,马秀英在跟前的话没人说马家家学不足。可是马家算不上真正的诗书传家,比起一些读书人家的,也确实差了不少。
朱元璋就有些期待的说道,“和你姐此前也商量过,你有了子嗣,大概是能跟着俺孙子一块长大。到时候都在你姐跟前长大,跟着一起教,以后朝堂安稳、兵权有人控着。”
朱元璋是不可能将兵权完全给徐家、常家或者李家,互相制衡才是最好的方式,这样皇帝才能够将兵权牢牢的控制在手里。
马寻有些慌了,“姐夫,我在军中没什么威望。”
“这和你有没有威望没关系,有本事就出去打仗,没本事就帮着监军。”朱元璋笑着开口,“这事情你做不得主,你姐早就想好了。”
马寻试着挣扎一下,“不是说等我有了子嗣,要回老家吗?”
“等你老了想回老家养老,到时候自然放你回去。”朱元璋笑着开口,“你嫡长子肯定要留在京里。到那时应天府留一个、京城留一个,老家也留一个。”
马寻愣了一下,随即也明白所谓的‘京城’,很大概率是在北方或者关中。
迁都这件事情是必然的,金陵是六朝古都不假,但是都不是大一统王朝的都城。
大明是第一个从南到北完成统一的王朝,打天下的时候以此为都城没问题,可是考虑到接下来的统治重心,金陵就有些不合适了。
偏安一隅可不是大一统王朝的气象,最主要的是南北分裂实在太严重了,明朝具备着将南北民心统一的任务,在金陵立都就不合适了。
朝廷迟早会迁都,这是不少有识之士都心知肚明的事情。
只不过现在用不着太操心,现阶段以应天府为都城是最合适的,朱元璋此前还想直接将凤阳立为都城呢,好在也就是想一想。
还是继续北上吧,虽然是皇帝出巡,可是马上天子的优势就是只带少量人马就足够了,用不着有着庞大的随行队伍。
即使是有着一些太监、侍女,这也都是具备着不俗的能力,都是乱世着跟着过来的,还是可以跟上大军的速度。
朱元璋看着远处的淮河,说道,“过了这,咱们可就是到了北边。”
马寻点头,只是有些不太理解朱元璋的意思。
朱元璋笑着说道,“打天下的那会儿,这可是咱们视作天堑之地。刘福通、关先生在这边打的厉害,这些人要是有些远见就不至于兵败身死。”
刘福通可是北方红巾军的领袖,那时候不要说朱元璋了,就算是郭子兴等人在他眼里都不够瞧。
可惜最终的结局还是被张士诚围困,以至于需要向朱元璋求援,这也是跟着韩林儿不明不白的死在了江里。
毛贵、关铎等人纵横山东、山西,最后还攻破了高丽的首都开京,可惜也都是被袭杀了。
看着马寻还是不解其意的样子,朱元璋说道,“乱世那会儿你也知道,豪强并起、奸雄肆掠,如今这王保保还在北边。你说是该招抚呢,还是去继续打他?”
马寻谨慎的说道,“王保保这人我看是难招抚,他在为元帝效忠的时候就卷入皇帝和储君的权力之争。而且就算是元朝的齐王,也听调不听宣,这样的人就算是招降了也没大用。”
“这人能拉起来十万兵马,这也是本事。”朱元璋就说道,“他不死,咱们就难安心。这人是无力南顾了,他要是时常袭扰边塞,就够咱们难受了。”
这倒也是,王保保这人要是袭扰边塞,虽然不会给大明太大的损失,但是够恶心人的。要是边塞军将一不小心犯错,说不定北边的损失就要比较大了。
马寻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有些人是畏威不畏德,王保保估计就是这类人。要我说该打还是要打,只是招抚我看就难了。纳哈出那样的估计也是,得给他们打怕了才知道服帖。”
朱元璋扭头看向马寻说道,“不只是那些鞑子如此,有些人也是如此。你不愿意搅合中书省的事情不要紧,等回头好好收拾一番,就知道这些人想些什么了。”
马寻一想也有道理,不只是文官需要好好的收拾,一些骄兵悍将也需要约束。
乱世结束了,要是依然保持着乱世时无法无天、全无法纪的样子,那显然是不行。
朱元璋指着淮河说道,“小弟,你且看着。南方富庶、北方荒僻,这些放牛放羊的牧场,咱也得给他收拾成种庄稼的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