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篇阅读

字:
关灯 护眼
通篇阅读 > 大明:区区刁民,反了天了? > 第二百二十五章 你们怕被于慎杀全家,就不怕被朕夷三族吗?!

第二百二十五章 你们怕被于慎杀全家,就不怕被朕夷三族吗?!

  第二百二十五章 你们怕被于慎杀全家,就不怕被朕夷三族吗?! (第1/2页)
  
  朱祐樘心中的怒火,从他开始观看史书起,就越来越旺,越来越盛!
  
  这些史官编撰们,在史书上记载的内容,简直不可原谅!
  
  史书中记载,弘治二年三月,瓦剌进犯大明,大规模寇边。
  
  大明皇帝,率五万大军和二十万后勤民众,御驾亲征。
  
  却在土木堡遭遇瓦剌袭击,皇帝被瓦剌俘虏,北狩而去。
  
  瓦剌人和皇帝一起在宣府大同叫门,企图用皇帝诈开城门。
  
  但宣府总兵官杨通识破瓦剌诡计,坚决不开城门。
  
  兵部侍郎于慎,奉命于危难之间,力排众议,坚守京城。
  
  太皇太后周氏,顾全大局,立兴王为新帝,遥尊皇帝为太上皇。
  
  兴王即位后,与于慎君臣不疑,君臣情深,任命于慎为兵部尚书,全权负责京城的防卫事务。
  
  瓦剌人见诈不开宣府城门,于是带着太上皇来到京城,企图利用太上皇,占领京城。
  
  兵部尚书于慎力挽狂澜,调兵入京,誓死抵抗瓦剌大军,与京城共存亡。
  
  史书上记载的事情,都发生过,但通过这春秋笔法一通描述,看起来却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说谎的最高境界,不是将谎话编的有多完美。
  
  而是讲述的全是真相,但是颠倒了顺序和因果,用蒙太奇的手法进行重组、剪辑和排序,讲述出一个根本不存在的结论。
  
  朱祐樘确实亲征了,也确实在土木堡被人袭击了!
  
  但袭击他的人,不是瓦剌军,而是兵变的宣府叛军!
  
  而且他也并没有被瓦剌人俘虏。
  
  朱祐樘确实也遇到了瓦剌人,但却是只有两千名前来京城朝贡的瓦剌人!
  
  朱祐樘确实和瓦剌人一起在宣府叫门了,宣府总兵官杨通确实也没有开门。
  
  但那是因为宣府兵变,杨通不敢给朱祐樘开门!
  
  周氏确实立兴王朱祐杬为帝了,但那是被于慎逼迫的,是于慎夺了周氏的权!
  
  朱祐杬即位之后,确实非常重用于慎,将京城的防务大权,全权交由了于慎负责。
  
  但那是因为于慎手中有军权,朱祐杬就算不想让于慎负责,他又能让谁负责呢?
  
  朱祐樘也确实带着大军回到京城,和于慎打了一场京城保卫战。
  
  但那是因为于慎夺权之后,一心想阻止朱祐樘回京。
  
  朱祐樘不打这场仗,他根本就回不到京城里来!
  
  史书完全隐去了宣府总兵杨通,和兵部侍郎于慎暗中勾结的事情。
  
  也掩盖了杨通在边镇发动兵变,于慎在京城发动政变的事实。
  
  同时严重夸大了瓦剌的军事实力,让历史的真相笼罩在层层迷雾之中。
  
  整体呈现出来的情节就是,朱祐樘昏聩至极。
  
  带着数十万大军出征,竟然在离京城只有两百里的地方,被瓦剌给击败俘虏了!
  
  至于瓦剌是怎么越过宣府和大同防线,神兵天降般出现在土木堡的。
  
  他们编不出来,也就懒得编了。
  
  反正正统年间的土木堡之变,当年的史官们也没编出,也先和那几万瓦剌大军,是怎么突然出现在土木堡的。
  
  朱祐樘被瓦剌人俘虏后,被带去宣府叫门,企图诈开城门。
  
  朱祐樘身为天子,却懦弱至极,窝囊至极,不仅不主动赴死,反而还要求宣府总兵官杨通,打开城门。
  
  英勇机智的宣府总兵杨通,坚守宣府,不开城门,挫败了瓦剌人的诡计。
  
  瓦剌人气急败坏之下,在时隔足足一个多月后,才突然带着朱祐樘来到京城,企图利用朱祐樘来占领京城。
  
  至于为什么瓦剌人要多等一个月,才来攻打京城。
  
  这你别问,问就是还没编出来,先空着。
  
  史书写到第二次京城保卫战的时候,也就结束了。
  
  因为他们,再也没有机会,继续纂修本朝的史书了。
  
  朱祐樘将手中的史书,扔到这些史官修撰的脸上。
  
  朱祐樘被他们记载的历史,气得连连冷笑:“这,就是你们给朕纂修的实录吗?”
  
  这些实录要是流传到后世去,那他昏庸的名声,就可以跟英宗皇帝相提并论了。
  
  九位史官修纂吓得浑身发抖,跪在朱祐樘的面前,不停地磕头。
  
  “陛下饶命!陛下饶命啊!”
  
  “这些都是于慎他逼我们这样写的!我们其实不想这么写的!”
  
  “但是于慎说我们要不这么写,他就要杀了我们全家啊!”
  
  “我们都是被于慎给逼的啊!”
  
  “于慎他坏事做尽,实在是大明第一奸臣,陛下您快杀了他吧!”
  
  “但我们是无辜的啊!求求陛下,饶我们一条命吧!”
  
  “……”
  
  史官修撰们痛哭流涕,追悔莫及。
  
  身为翰林院的史官修撰,这就证明这些人,全都是一甲进士出身。
  
  一甲进士是什么概念?
  
  一甲进士,历届科举只有三人,分别称为状元,榜眼和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